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戏曲艺术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江锋社区携手江阴市锡剧评弹艺术传承中心,走进江阴市英桥国际小学,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戏曲进校园 经典润童心”的戏曲演出,为青少年奉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戏曲盛宴。
文化传承:多剧种同台,演绎传统魅力
本次演出汇聚京剧、锡剧、越剧等经典剧种,6个精选剧目轮番上演,尽显传统戏曲的多元文化魅力。
京剧《贵妃醉酒》中,表演者以细腻的唱腔、柔美的身段,将杨贵妃的雍容华贵与复杂心绪演绎得淋漓尽致,展现“国粹”的典雅韵味;锡剧《嫁媳·自叹》《青蛇传·十八年》《关皇庙》轮番登场,以锡剧独特的吴侬软语唱腔,展现江南戏曲的温婉灵动;越剧《打金枝·我本是金枝玉叶驸马妻》则以清丽婉转的声腔,传递越剧的婉约之美,有些孩子还悄悄模仿起演员的手势,“这水袖甩得真优雅,我也好想学!”。
多种剧种的集中呈现,不仅让学生们认识了京剧的大气、锡剧的细腻、越剧的婉约,更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传统戏曲文化的代际传递,助力青少年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使者”。
艺术启蒙:沉浸式体验,开启审美之门
戏曲是一门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本次演出为青少年开启了一扇艺术启蒙的大门。
从服饰上看,京剧的华丽戏服、锡剧的精致头饰、越剧的典雅水袖,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传统服饰的美学设计;从表演上看,演员们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如《贵妃醉酒》的“甩袖”“回眸”,《女驸马》的“步态”“手势”,都是戏曲程式化表演的精妙体现;从音乐上看,不同剧种的唱腔、伴奏乐器各具特色,京剧的京胡、锡剧的二胡、黄梅戏的琵琶,交织成独特的戏曲声韵。
学生们或屏息凝视,或小声讨论,或模仿动作,在沉浸式艺术体验里,审美感知力“蹭蹭”上涨,艺术素养的小苗正悄悄拔节。
德育浸润:经典剧目里,传递正向价值
戏曲剧目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蓝本,蕴含着忠孝节义、励志担当等德育养分。
《女驸马》中,冯素珍女扮男装、金榜题名,既展现了聪慧勇敢,更传递了“勇于担当”的精神;《关皇庙》以忠义故事为核心,诠释了“忠肝义胆”的传统美德;《嫁媳·自叹》则从生活细节中折射出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剧目以艺术化的表达,将德育元素融入故事中,比单纯的说教更具感染力。
这些剧目把德育元素藏在故事里、融在表演中,比说教更让学生“买账”,让青少年在欣赏戏曲的同时,汲取其中的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长为有担当、有品德的新时代少年。
此次“戏曲进校园”活动,是江锋社区落实“文化育人、艺术育人、德育育人”的一次生动实践。未来,我们将继续整合资源,开展更多让学生“眼睛亮、心里暖、收获多”的传统文化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青少年成长的“快乐沃土”,助力他们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撰稿人:肖 雅
审稿人:钱丽娟
江阴市关工委版权所有 江阴市关工委主办 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ICP备0500280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