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丹桂飘香。沉寂了一个盛夏的江阴市要塞实验学校,因学子们的归来而焕发勃勃生机。在这充满希望的新学期伊始,一群特殊的“老师”———民警吴警官与板桥社区关工委组成的“警网融合”联动小组,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印象深刻的“开学第一课”。这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警网融合”机制下,基层治理力量主动向前、携手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次生动实践。
机制创新:“双蓝”合璧,从“各行其是”到“握指成拳”
传统的校园安全教育多由警方单独进行,而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在于“警网融合”机制的充分体现。社区民警代表着专业的法律权威和强大的震慑力,而网格员则以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群众工作优势,扮演着亲切的角色。两者结合,形成了“刚性执法”与“柔性服务”的完美互补。
这种“警网联动、资源共享、优势叠加”的新模式,彻底改变了以往力量分散的局面,实现了“1+1>2”的聚合效应,为校园安全筑起了一道更为坚固的“人力+科技”防线。
课堂现场:警网同频共振,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交通安全课:把“马路”搬进教室。“同学们,谁能告诉我这个标志代表什么?”吴警官指着PPT上的交通标志提问,瞬间点燃了课堂气氛。他从学生们每天上下学的出行方式入手,通过播放模拟动画、剖析真实事故案例,将复杂的交通规则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安全口诀”。在情景模拟环节,孩子们在民警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安全过马路,将“知危险、会避险”的理念深植心中。
反诈防骗课:拆穿“陷阱”的火眼金睛。“免费的游戏皮肤要不要?”“自称是明星助理拉你进粉丝群,加不加?”网格员提出的问题直击孩子们的生活日常。在轻松有趣的互动中揭穿了常见的诈骗伎俩。“不听、不信、不转账!”孩子们齐声喊出的反诈口号,正是这堂课最有效的成果。
反恐防暴课:守护生命的“安全盾牌”。民警通过讲解和示范,教会师生们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辨别危险、如何有效躲避、如何快速撤离和报警。“保护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严肃而不失关怀的讲解,赋予了孩子们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冷静与勇气。这堂课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也增强了学校整体的应急处突能力。
未来展望:警网融合不止步,平安守护不停歇
这堂“开学第一课”真正把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了孩子们的心坎上,为我们构建平安校园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警网联动进校园,是“警网融合”机制向纵深发展的一个精彩缩影。它成功地将安全管理的触角从社区延伸至校园,实现了基层治理资源的优化配置。未来,板桥社区关工委将继续深化这一创新机制,定期开展此类警网联动活动,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将禁毒宣传、防溺水教育等更多主题纳入其中,持续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共同绘制一幅更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社区平安图景。
撰稿人:王路遥
审稿人:李萍
江阴市关工委版权所有 江阴市关工委主办 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ICP备0500280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