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能在网上刷到一些被曝光的“熊孩子”:餐厅里、影院里、商场里,有的孩子大吵大叫,各种疯跑乱窜,撞到人也不说“对不起”;公园里、景区里,有的孩子乱丢垃圾、爬树摘花、随地大小便……
有人觉得这些不过是小事。但实际上,点点滴滴的琐事背后,藏着的却是一个孩子的素质和教养。
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说:“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
比起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有远见的父母,会更注重孩子的礼仪与教养。而一个孩子有没有教养,就体现在以下9个生活的细节里。
1.换位思考
作家叶圣陶在教育子女时,常告诫他们要多为别人着想。
他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回,父亲让儿子递给他一支笔,儿子随手递了过去。不曾想,笔尖的一头正好落在了父亲手里,墨水染了父亲一手。父亲对儿子说:“递东西给别人时,要思考一下对方接到手会不会不方便。笔头递过去,别人还要转过来,而且没有笔帽,还会染一手的墨。”
真正善良的孩子,永远懂得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温柔。
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素养:乘电梯时,为后面的人按住开门键;递刀具给别人时,刀尖要朝着自己;坐地铁公交时,别倚靠在门口,让别人能够方便进出……
人活于世,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教孩子换位思考,将别人放在心上,孩子的人生之路上才能收获更多的善意和温柔。
江阴市关工委版权所有 江阴市关工委主办 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ICP备0500280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