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光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教园地
孩子有这4种表现,暗示他内心缺乏安全感(三)
发布时间:2023-08-02

3.敏感、偏激,攻击性强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接触了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到研究生,在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中,你都能发现,不同孩子之间,他的个性特质,与人相处的模式都有着显著差异。

有些孩子充满温暖、乐观的特质,他们通常对人友善、包容,人缘很好;

而有些孩子,则较为孤僻、敏感,容易与人发生争执、冲突,朋友寥寥。

这些表现,是跟孩子成长经历息息相关的。

一个人与他人相处的方式,主要是依据成长早期和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而来。

心理学家马斯洛发现,缺乏安全感的人经常会感到孤独、被遗忘、被抛弃,同时对他人会抱有不信任、嫉妒、敌视的态度。

这类孩子,往往是在和父母的相处中,经常感到被忽视、拒绝、怀疑、否定,于是在和他人的相处中,也不能够确定自己是否是被接受、被喜欢的,自我价值感低,内心敏感。

通常表现为,对他人持有不信任、嫉妒、傲慢甚至敌视的态度,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多疑猜忌,把别人的好意误解成恶意,较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当孩子和父母相处中大部分时刻,是被接纳、理解、被爱着,安全感充足,他们也会容易接纳、信任他人,能够与他人建立紧密的联结,人际关系更好。

这就告诫家长,要和孩子建立友善、和谐,充满关爱的互动模式,让孩子感觉被尊重、被理解、被关注。

4.内心脆弱、遇事容易退缩

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曾说:“孩子必须确认,自己可以随时回家,才可以安心地向前发展。”

安全感充足的孩子,知道自己就算犯错了、失败了,父母永远会是自己坚实的后盾,他们会和自己站在一起,给予鼓励和支持。

这种被爱的底气,会让孩子生出无限的自信、勇气和力量,去尝试、探索、挑战,即便遇到挫折,也会怀揣希望,积极面对。

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没有被充分爱过、接纳过的体验,因此容易患得患失,害怕自己犯错了、失败了会被父母嫌弃,担心自己不被爱了,于是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容易退缩、放弃,抗挫折能力差。

曾在豆瓣上看过一个楼主分享,当她告诉妈妈不想上班了,妈妈立刻说好,让她明天回来,可以在家照顾宠物,按月发“工资”。

帖子下面的一个评论让人印象很深:

“真好,楼主是在无条件的爱里长大的小姑娘。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说这个话都不是真的想辞职或者要让父母养,只是需要他们给出一个肯定的答复,让我们知道无论怎样都有家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但是很多父母只会说,你再忍忍吧,你为什么不干了,真没用,现在大家都这么累,怎么就你不能坚持之类的话,让子女们本来就很疲惫的心雪上加霜,很羡慕楼主。”

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支持和爱,不会把孩子宠坏,他反而会内心充满安全感,从中汲取力量,不惧困难,积极进取。

在这一点上,家长应当注意平时孩子犯错、表现不好、遇到挫折时要给予积极的引导,而不是指责、用难听的语言否定孩子。

多向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即便你犯错了、失败了,爸爸妈妈依然爱你,会陪你一起面对。”

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引导孩子面对错误,改正不良行为,学会正确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自己。

孩子童年缺失的安全感,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找寻。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为人父母,请注意自己的养育方式,做孩子可以随时依靠的人,给他可以随时回家的底气。

充足稳固的安全感,是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江阴市关工委版权所有 江阴市关工委主办
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ICP备05002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