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光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师指路
有多少孩子是“积懒成笨”?小学阶段,请狠抓孩子的学习习惯!(一)
发布时间:2023-05-23

一位班主任老师曾经感慨道:“学习越来越不是一件只凭智商就可以搞定的事,不少孩子成绩不佳,因为长期懒散、没有毅力和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导致“积懒成笨”。

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很多成绩上不去的小孩,不是因为笨,其实只是懒。

这种懒表现在两大方面;一种是行为上懒散。学习不愿动笔;作业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沉迷能获得短期快感的事物中,早早地选择轻松舒适的学习方式。

一种是思维习惯上的懒散。只愿做简单的题目,不愿思考难一点的题目;上课机械性记笔记;其实注意力没有在听课;学习遇到枯燥的内容就逃避,这种思维上的惰性,让孩子在学习中一筹莫展。

孩子是怎么越来越“懒”得学习的?

1.孩子懒散来自家长过度干预学习

很多家长在辅导作业时,常常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为了让孩子的作业达到满分,题目都是“掰开了,揉碎了”地教, 看到孩子做错了,中途就指出来改正;看到孩子做不出来,干脆直接告诉孩子答案。

这种监督下,孩子在低年级的成绩可能不错,但同时也带来副作用:不独立思考,遇到问题马上求救。比如:你不催,他就不写作业;你不给他检查,错误率飙升;题目你不指导,就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孩子的作业交上来十分完美,但是这种完美属于家长,不属于孩子。朋友暑假要出差,把读四年级的儿子交给爷爷奶奶带几天。回家检查孩子的作业时,发现每一科都留下了大片大片的空白题,甚至有一页数学题才做了前面最简单的两道。她疑惑地质问孩子,孩子回答:“这些我都不会,我等着你回来教我呢!”

她才发现,平时过于精细的辅导,无形中破坏了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让他在学习上过度依赖大人。

学习,孩子是主角,父母是配角。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辅导孩子学习也是这个道理。

家长的过度干预,让孩子觉得学习不是自己的事,学习也不愿意动脑,一旦脱离了父母,学习的能动性就特别低。

做作业之前有人催,做错了有人帮忙改正,做完了有人帮忙检查,懒惰的心态就开始慢慢形成。

江阴市关工委版权所有 江阴市关工委主办
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ICP备05002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