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光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普法课堂
宽容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4-06-17

第一个小故事: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第二个小故事: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第三个小故事: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师:

与同学、老师或其他人产生矛盾时,总希望别人能够谅解、宽容自己,这是人之常情,这种愿望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现实生活有时却往往相反,一旦不能得到别人的宽容怎么办呢?

1、在不能得到别人宽容时就先宽容对方,不加抱怨地面对一切,用真诚的友情化解敌意。

2、不苛求对方,只严于律己,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3、如果你是在公共场合无意中伤害了别人,且已经赔礼道歉,但对方仍不依不饶时,你就先退一步,离开此地。你不必求得这种人的宽容,因为你已做到了以礼待人。

4、因为犯过错误,即使已经改正,仍被他人背后议论、说三道四、不能被宽容时,你不必去一一解释、表白,也没有必要强求别人适应自己。

5、要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和生活方式,都有着不受他人干预的自由空间,切忌在得不到别人宽容时,反过来横加指责别人,这种方法会更加失去别人的宽容和理解,而此时让步和退却是你最恰当的选择方式。

江阴市关工委版权所有 江阴市关工委主办
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ICP备05002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