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风裹挟着麦香掠过澄江街道文富社区的田野,一群身着校服的少年戴着草帽,在金黄的麦浪与油菜田间穿梭。他们手持镰刀、怀抱麦穗,弯腰劳作的身影与这片土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5月13日,江阴市澄江街道文富社区联合江阴中专的40余名学生共同开展“一亩三分地”劳动实践活动,用汗水与欢笑书写了一堂独特的劳动教育课。
草帽下的协作:一场青春的“流水线革命”
阳光还未炽热,孩子们已戴上文富社区特制的“专业草帽”,化身田野间的小农夫。面对成片的油菜和麦田,这群00后少年展现出超乎预期的行动力。他们自发形成三条“流水线”:前锋组手持镰刀精准收割,传递组用巧劲将作物捆扎成束,搬运组则喊着口号将“战利品”运往晾晒区。
“原来割油菜不能只靠蛮力,要斜着下刀才能不散穗!”学生小李抹了把汗,向伙伴展示刚学的技巧。短短半小时,油菜田被清理得干干净净,连社区工作人员都感叹:“孩子们配合得像支训练有素的‘农田特工队’!”
掌心跃动的惊喜:从“五谷不分”到“颗粒归仓”
当金灿灿的油菜籽从秸秆间搓落,如同金色瀑布倾泻在竹匾中时,孩子们不约而同发出惊叹。“课本上说‘粒粒皆辛苦’,但亲手搓出这么多油菜籽,才知道什么叫震撼!”女生小张捧着满手籽粒,小心翼翼装入布袋。
转战麦田的场景更显生动:从未见过麦穗的少年们轻抚麦芒,对着阳光细数麦粒,有人甚至当场背诵起《悯农》诗句。在“一亩三分地”IP打卡点,沾着泥土的麦穗成了最潮的拍照道具,少年们或高举麦束展露笑颜,或蹲在田埂模仿农民播种,用镜头定格与土地对话的瞬间。
草帽外的成长:劳动教育背后的深意
力气大的男生主动扛起重担,女生则细致地清扫散落秸秆。
“我们希望打破‘劳动=吃苦’的刻板印象,让孩子们在协作中感受创造的快乐。”文富社区党委书记表示。活动尾声,当工作人员递上清凉的棒冰,少年们席地而坐分享心得:“以前觉得劳动离我们很远,今天才发现,割麦子的成就感不亚于打赢一局游戏!”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本次劳动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体会收获的幸福,在劳动中磨砺意志。未来,文富社区将继续传承农耕文化,弘扬劳动精神,让青少年在劳动实践中接受农事教育,感受劳动艰辛,以劳树德、以劳健体,体验农耕文化。
撰稿人:张心宇
审稿人:蒋静燕
江阴市关工委版权所有 江阴市关工委主办 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ICP备0500280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