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光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教园地
最自律的孩子背后,站着最狠心的父母(一)
发布时间:2019-09-24

1、孩子的自律不是天生的,需父母的引导

自律的孩子往往都很优秀。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边那些学习成绩不错、有着巨大潜力的孩子,都有着非常不错的自律能力。这种能力,会让孩子一生受益。

经常有家长抱怨:

“孩子做作业要大人守着,电脑一玩一整天,睡觉、吃饭、上学都得催,总之,大事小事,都没耐心,报的各种兴趣班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爱偷懒还拖延,真是拿他没办法了。”

也许你也会有这样的疑问:同样是娃,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做到自律,有的孩子却需要父母耳提面命才能完成呢?

确实,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像上文的小姑娘一样自律,孩子天性贪玩,制定的计划很多时候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很多父母不明原因,着急上火时便为孩子打上“爱偷懒”的标签。

其实未必是孩子自己不知道着急、不知道这个事情的重要性,而可能只是孩子的自制力和自律能力不够,良好的执行习惯没有养成。

孩子的自律也并不是天生就会形成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的。每个爱拖延、不自律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个需要被看到的原因,家长看到了,问题就解决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引导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那么父母要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呢?

2、孩子讨厌被粗暴的委派任务

产生抵触情绪:

央视主持人董卿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沉稳大气,理论上她应该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她也曾经相当的“不自律”过。

她说父亲是个非常严厉的人,在她小的时候,无论冬夏,都是天还没亮,就让她去家附近的中学跑1000米。

董卿则觉得自己一个人在跑道上跑步显得特别傻,所以就经常会耍小聪明,下楼以后找个门洞躲着,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再装作气喘吁吁地跑回家,蒙骗父亲说:“累死我了,可算跑完了!”很多时候我们给孩子们制定计划、委派任务,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

但是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威胁、被强迫、被控制着做这些事情的,孩子们很可能就会用“非暴力不合作”的蒙混战术,来进行他们自己的消极抵抗。

解决方法:

教育孩子,最忌讳的就是简单粗暴。一定不能让孩子感觉到家里所有的“规”,都是为他一个人“定”的。

所以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可以多跟孩子沟通,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参与感和仪式感,引领着孩子入门,制定规则的时候,要尽量的照顾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孩子们更倾向于听从喜欢他们、尊重他们的人。充分跟孩子沟通,是解决孩子抵触情绪最好的方式。

3、孩子对成功的信心不足

害怕失败,有畏难情绪

这一点相对来说有点复杂,有些情况是因为目标定得太宽泛,比如学好英语,好好听课这些,孩子不知道怎么去执行。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不愿意脱离自己内心的舒适区,惧怕新环境和改变。

孩子会担心自己做了也做不好,为了避免最后的失败,所以孩子们选择逃避。这样即使真的失败了,还有一个心理安慰是:

“我挺聪明的,就是没好好做,我要是好好做了,一定能……”

解决方法

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最初一段时间都是最困难的。不能完全靠孩子的自律,还必须配合父母的帮忙。

一个8岁的小男孩,从小在国外长大,后来跟妈妈回国接受二年级教育。入学测试的语文试卷正反两面,小男孩做了一个半小时,只填上了一个空。

孩子很沮丧,为了帮助孩子,妈妈想到了一个方法。她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的计划,慢慢来,清清楚楚地将每天要学习多少个汉字,默写多少个拼音,读几遍课文列了出来。

所以比较可行的是循序渐进的来 ,稍微降低一下对孩子的要求。关键在于肯开始第一步。这个阶段只要孩子先迈出了双脚,有了进步和改变,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当孩子完成一个大的目标时,父母可以先把它拆分成小的计划,一项项完成。

后来这个孩子非常有信心地对妈妈说:“用不了多久,我就能追得上!”

果然,他不但追上了,还超越了所有人,第一学期结束,男孩考了全班倒数第二。妈妈和他一起庆祝,居然不是倒数第一!第二学期结束,男孩考了全班第一,语文考了99分。

江阴市关工委版权所有 江阴市关工委主办
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ICP备05002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