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光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师指路
暑期教孩子这样做,9月顺利入新园
发布时间:2019-07-03

1、鼓励家长带幼儿参观幼儿园

家长们带孩子到家附近的幼儿园或者已经确定未来要去的幼儿园里参观,观看别的小朋友做早操、玩游戏,熟悉环境,对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

通过家长对孩子的描述,要让孩子知道每个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那是一个美丽、好玩、快乐的地方。而不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去。

2、家长调整心态,理性看待入园焦虑

孩子能否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的心态很重要。孩子一开始入园不适应是很正常的现象。家长们要理性看待入园焦虑。

孩子大哭大闹

孩子年龄小,不要指望孩子会像大人那样,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也能快速适应。在刚刚进入幼儿园的那几天,孩子哭闹无法避免,这个时候,父母要摆正心态,切勿难舍难分,配合老师,一起度过“分离焦虑”的难关。

一入园容易生病

还有一部分孩子,一入园就生病,不少家长会有疑问,是不是老师没有照顾好?

其实,孩子生病的原因,除了自身的免疫力差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入园焦虑导致孩子上火气躁,情绪不好,食欲也不好,抵抗力会更差,这种情况会随着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而逐渐缓解。

一回家就喊饿

不少孩子,一回到家就喊饿,就像在幼儿园没吃饱一样,这种情况,父母也要提前了解。

有的时候,是因为孩子贪玩或是吃饭速度慢,看到别的孩子吃饱了自己也觉得吃饱了;有的时候是孩子不习惯学校里的饭菜,不愿吃饭;或者因为孩子的活动量比较大,跑跑跳跳又饿了...各种情况都有。

3、帮助幼儿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让绘本帮忙处理分离焦虑

借助绘本故事让孩子了解幼儿园,比如《大卫上学去》《小魔怪去上学》《我爱幼儿园》《魔法亲亲》《一口袋的吻》等故事,让孩子先做好分离准备。

不要传达负面情绪

 一定不要在孩子上幼儿园以前说类似“你再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这样的话,这样容易让孩子对幼儿园形成不好的第一印象,在入园时产生逃避心理。

幼儿入园,能力准备

与家中自由的生活不同,幼儿园有一套完备的规章制度。为了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爸爸妈妈们就要从现在开始帮着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

1、调整幼儿作息时间,养成午睡习惯

幼儿园都有午休的习惯,即使宝宝不睡觉,老师也不会留宝宝单独一个人玩,因为这不仅不安全,而且也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睡觉。

如果让宝宝干躺在床上,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例如吃手指、挖鼻子、咬被子等,因此要提前给宝宝养成早睡早起、中午适当午休的习惯。

晚上8点左右睡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这样的作息时间可以让宝宝在午睡时间顺利入睡。

2、培养孩子独立吃饭的能力

许多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不能独立吃饭,都是由家长喂饭的。那么从现在开始,爸爸妈妈们要开始锻炼孩子自己吃饭的能力了,让孩子们尝试自己用勺子吃饭。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

a.要相信幼儿园,相信自己的孩子。把那句“你自己吃还是妈妈喂你吃?”换成“一定能自己吃完,妈妈相信你。”这句话会像一个神奇的魔咒,原本必须妈妈喂饭的孩子瞬间变得信心十足。

b.不要再仔细盯着孩子的饭菜。告诉他“今天幼儿园的饭真香啊,吃完一定能长爸爸那么高。”妈妈喜悦的表情会让万里的饭菜瞬间变得很香。

c.相信表扬的力量。

3、让孩子自己学会大小便

许多新入园的孩子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扰:面对新的环境,孩子自己不会上厕所,又不敢跟老师说,经常会发生尿裤子的事情。

因此,我们要有意识的训练孩子上厕所的能力,鼓励孩子放松,不要紧张,有困难时一定要求助老师,这样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孩子入园之后上厕所的尴尬。

4、锻炼孩子自己拿水杯喝水

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刚到幼儿园那几天,口渴了也不好意思跟老师说,但是,喝水少了免疫力会下降,容易生病。因此,宝爸宝妈要告诉孩子,应该自己学会接水喝水,或者寻求老师帮助,做个勇敢的孩子。

5、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一位老师要照看三十几个孩子,很难做到事事周到,因此家长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教会孩子说“老师,我要小便”、“我要大便”、“我想喝水”、“我饿了”等基本的沟通语言,以便老师了解孩子的需求,更好的照顾孩子。

江阴市关工委版权所有 江阴市关工委主办
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ICP备05002806号